前言:
消毒是兽医临床控制疫病爆发的主要手段之一,常见的消毒种类有带动物消毒、环境消毒、饮水消毒、器具消毒、空舍消毒等;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场防控疫病的种类存在不同,实际生产中,养殖场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、预防疾病的种类、季节流行特点、畜禽日龄阶段等定制针对性的消毒措施。
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动物蛋白的消费量越来越多,直接刺激了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,但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,疫病的发生率也出现了提升,特别是某些烈性传染病,发生后可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消毒方式分为5类:带动物消毒、环境消毒、饮水消毒、器具消毒、空舍消毒
带动物消毒
带动物消毒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,一般养殖场消毒频率为2~3次/周,有疫病流行时,消毒频率可提升至每日1次。带动物消毒对消毒剂的要求较高,既要保证消毒后的效果,还要确保使用安全,特别是刺激性方面,消毒液接触畜禽及人后不能产生毒副作用。临床推荐过硫酸氢钾、苯扎溴铵、戊二醛溶液、聚维酮碘等。过硫酸氢钾一般按照1:400~800的剂量浓度稀释(根据产品),苯扎溴铵和戊二醛溶液稀释比例1:1000进行使用,聚维酮碘溶液按照1:500~1000的比例稀释后环境喷雾即可。
带动物消毒一般采用雾化消毒法,规模化的养殖场可使用专业雾化机对全舍进行无死角喷雾。小型养殖场如果缺乏专用的雾化设备,可采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,按照每1000平米30L溶液的剂量进行喷雾。虽然推荐的消毒剂对机体使用相对安全,允许直接喷在动物体表,但不建议直接对动物过多喷洒,主要考虑体表喷湿后容易出现感冒。
环境消毒
环境消毒包括三个方面,即舍内消毒、场内消毒和场外消毒。舍内消毒主要为对养殖场内的路面、过道、墙壁等进行消毒,场内消毒指对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病原消杀的过程,场外消毒主要对养殖场周边道路、走廊、墙角等进行的消毒。环境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一般要求价格低廉、杀菌谱广泛,效力强即可。临床常用的有1%~3%浓度的火碱溶液、戊二醛溶液、5%石灰水、0.05%的过氧乙酸溶液、漂白粉等。环境消毒时应重点对人员、车辆和动物经常出入的走廊、道路等地方进行消杀,尤其是粪污流过道应作为重点,消毒频率保持每周1~2次,疫病流行期间可适提高频率。
饮水消毒
多数养殖场建在离市区、村庄较远的地区,无法使用自来水,一般都使用地下水。地下水分为两种,一种是深井水,一种是浅井水。深井水一般比较干净卫生,微生物指标合格,而浅井水大部分微生物都超标。超标的微生物种类主要为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和霉菌,长期饮用浅井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。经常对饮水进行消毒可有效避免病从口入
器具消毒
器具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器械、工具等,如果消毒不好,可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。实际生产过程中,常受到污染的器具有手术用具、粪铲、料槽、水槽等。器具消毒相对比较简单,体积较小的用具可用消毒剂进行浸泡,体积较大的用具可通过清洗后在太阳下暴晒,通过紫外线消毒方法将病原菌杀灭。对于养殖工具,建议使用0.1%的过硫酸氢钾溶液喷洒后,在通风干燥处晾干,之后在太阳下暴晒4h以上。
空舍消毒
动物出栏后,需要将养殖舍统一进行清洗和消毒,之后再进行下批动物的饲养。空舍目的是为了净化上批畜禽饲养过程中残留的病原,确保下批动物的健康。临床生产过程中,空舍的时间一般不低于15d,有疫病流行的地区,空舍时间需大于20d。空舍消毒建议使用醛类消毒剂,如甲醛、戊二醛等。传统消毒采用福尔马林熏蒸的方法较多,能够将环境中病原杀灭99%以上。当下最新的熏蒸消毒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替代,具有刺激性小,杀菌力强,对人和动物使用安全的优点。
产品推荐
卫清宁
【主要成份】:过硫酸氢钾、氯化钠
【规格】:有效氯含量不少于10.0%
【用法与用量】:
空气消毒、设备消毒:1:200浓度稀释;
饮用水消毒:1:1000浓度稀释;
对于特定病原体消毒:
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猪水泡病病毒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:1:400浓度稀释;
链球菌:1:800浓度稀释;
禽流感病毒:1:1600浓度稀释;
口蹄疫病毒:1:1000浓度稀释。
苯扎溴铵
【主要成份】:苯扎溴铵、纯化水
【规格】:5%苯扎溴铵
【用法与用量】:
稀释比例:1:1000
聚维酮碘
【主要成份】:聚维酮碘、表面活性剂、纯化水
【规格】:5%聚维酮碘
【用法与用量】:
稀释比例:1:1000